基层一线的担当奉献
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斗历程中,我市广大贫困村脱贫干部,把初心和使命变成锐意进取、开拓创新的精气神,把对乡村的熟悉化作实施精准扶贫、真抓实干的原动力,用实打实的脱贫成绩彰显了他们的担当奉献。
“永远走在前面”
都说老马识途。灵宝市焦村镇姚家城村党支部书记姚梧林已经当了28年村党支部书记,他很快就找准了带领全村致富的方向——姚家城村的土质、气候、水源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葡萄、红提,而且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。
做事没有一蹴而就的。方向确定后,姚梧林为让村民接受新项目,带着班子成员逐一入户,动员村民种葡萄和红提,同时克服重重困难,积极争取项目资金,大力开展水电路等基础建设。如今,机井、提灌站、冷藏库应有尽有,600亩的红提、葡萄颗颗饱满透亮,450亩的桃子个个体大红润,300亩的苹果诱人地挂在枝头,每年300万公斤的果品产量、520万元的产值,让村民们喜笑颜开。但姚梧林并没有知足常乐,依然干劲十足争取项目,修建文化活动中心,改善村民精神文化生活;建设标准化卫生室,提升村民的医疗水平;建设330V光伏发电站一座,用于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……
和姚梧林一样,灵宝市苏村乡郭家岭村的卫中孝也信奉“永远走在前面”。卫中孝退伍回乡后,到山西运城学习育苗经验,承包土地,发展苹果、蔬菜等经济作物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青年致富能手”,也成了深得群众信任的致富带头人,高票当选郭家岭村村委会主任,担任郭家岭秋沟联合党支部书记。
卫中孝先是带领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,种植苍术100余亩、黄芩30余亩、苦参30余亩,后又发展订单种植。合同在手,村民更放心也更加精心,全村种植了400亩红辣椒。由于品质好且有合同保障,村民收入翻倍,种植蔬菜的积极性更加高涨。接下来,卫中孝扶贫先扶智,邀请专家和致富能手到村传授花椒、蔬菜、苹果种植技术,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去先进地区参观学习,打开群众视野,拓宽经济发展渠道。如今,郭家岭村已经拥有花椒、苹果、蔬菜、食用菌以及养殖五大产业,呈现出群众持续增收的良好态势。
“群众心里有杆秤”
脱贫攻坚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。
卢氏县双槐树乡北川村村委会主任彭青伟就深得群众信赖。当初,他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后,放弃了县城的良好生活条件,带着满腔热情回到乡村,多方考察,听取意见,设计方案,最终决定带领大家发展香菇种植业,又带头出资新建标准化香菇大棚8座,生产香菇6万余袋,带动全村群众60多人就业;争取省委组织部资金110万元,建成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,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为健全配套设施,他组织村“两委”干部垫资10余万元挖井架电;他抓村务管理,坚持“不能一个人说了算”,严格按照“四议两公开”工作法开展工作,增加工作透明度,消除了干群隔阂和疑虑,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;村里一家困难户因失火使原本拮据的生活更雪上加霜,他当天就到县城去联系红十字会和保险公司,又组织人手给他家修房子……村民都把他当作全村人的“主心骨”。
“群众心里有杆秤”,卢氏县汤河乡大坪村党支部书记周杨军经常这样说。在识别贫困户时,周杨军坚持一碗水端平,严格按规矩办事,没有给包括亲戚在内的任何人特殊优待,因此得到了大家认可,很多后续工作更好开展了。周杨军也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,村里筹划建设光伏发电站时,他由于摔伤,在病床上就召集村干部开会研究电站选址,没等完全恢复就入户做协调租地工作。在各方的支持下,村里面貌大为改善,周杨军对今后的发展也更有信心,一边忙着抓好申请下来的生态治理项目,一边筹划着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,将闲置民房发展成农家乐。
打造“网红打卡地”
汽笛声中,古朴的小火车缓缓前行,窗外蓝天白云、满目青翠——这是湖滨区会兴街道东坡村的新景观,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成了“网红打卡地”,村党支部书记曹社路也被称为“产业书记”。
上任以来,曹社路倾注真心、凝聚民心,以“扶贫产业”为着力点,千方百计为村民谋划脱贫致富路子。他趁着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“东风”,成立了湖滨区首家股份经济合作社,采取“公司+农户”和“公司+合作社”形式,因地制宜,依托东坡村现有地域和人文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原有的温室蔬菜大棚、花卉苗木种植等产业,建设团建训练基地。恢复和改造湖大铁湖通勤客车,更让东坡村围绕这一亮点,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、生态农业、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品质、有内涵、有趣味的乡村旅游项目,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的脱贫致富路,巩固了脱贫成果。
“一靠科学,二靠政策”。这是湖滨区交口乡富村党总支书记邓建刚打造脱贫产业的心得。经过市场考察,邓建刚把目标定为种植扁桃,带领党员群众先后三次参观学习,了解种植、管理、产量、效益等详情,请教农业、林业专业人士,综合分析研判后,形成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、以土地流转的形式整合资源、努力形成规模效益的思路。如今,富村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扁桃采摘节,2020年采摘游客有万余人次,合作社收入达到300万元。扁桃产业不仅带动了周边乡村前来发展,更让富村干部群众信心倍增,在上级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下,邓建刚又带领大家新建43座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,丰富了市民“菜篮子”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。
“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”
越来越多事例都印证,村子能不能脱贫致富,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党组织。陕州区店子乡栗子坪村的村民群众也打心眼里觉得:“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!”
栗子坪村地处偏远山区,村党支部书记刘念国定期组织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,集思广益,找项目、抓落实,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。他鼓励党员率先发展中药材种植、中蜂养殖等产业,致富后再与贫困户结成对子,共同发展产业项目;争取上级支持,新建光伏发电项目,建成100kW光伏电站及并网系统;蓝莓种植日光温室、中蜂养殖基地……一个个因地制宜的项目产生效益。近年,刘念国深入挖掘南川抗日根据地这段红色历史,联系老促会和革命后代,建设了纪念馆,使红色旅游成了栗子坪村的又一增收渠道。
陕州区西张村镇庙洼村更是把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在一起,以党建带动脱贫攻坚。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元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一方面抓好村级合作社的发展,发展集体经济;一方面群策群力,拓宽脱贫渠道,路子越走越宽。他们争取扶贫部门资金支持,发展萝卜、西红柿、辣椒、豆角等大田蔬菜种植,建成163座蔬菜大棚和两个百亩以上优质果园,收入连年增加;他们协助村民做好土地流转,发展花椒等种植,不断丰富种植产业项目;他们以技术促进转移就业,开展“雨露计划”家政服务培训等技能培训,引导群众外出务工,让更多群众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。
“把激情倾注到这片热土”
打赢脱贫攻坚战中,各地村干部们各有谋划、各显神通,但共同的一点就是担当奉献。“把激情倾注到这片热土”,是对他们的讴歌,也是他们勇于担当、默默奉献的真实写照。
渑池县坡头乡茹窑村党支部书记茹召民,凭着耐心细致扎实耕耘。他带着村“两委”建成了投资58.5万元的深水井工程,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;硬化村路,实现了组组通,又筹措资金修建了1300米产业道路;会同驻村扶贫工作组、村干部与结对户共同制定“一户一方案,一人一措施”,落实各项扶贫政策;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,发展花椒种植3018.93亩,达到花椒专业村标准;争取老促会扶持资金,建设村老年活动中心;扎实开展文明卫生户和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等评选活动,积极倡导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……
渑池县英豪镇周家山村党支部书记赵社有,依靠党员骨干和驻村工作队力量,修机井、铺管道,改造电力设施,破解发展瓶颈;结合周家山村地形复杂、山高林密、气候适中等特点,发展花椒、中药材种植;严格按照帮扶联户制度,帮助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、帮扶措施,帮忙找项目、鼓励外出务工;修建文化广场,配齐健身器械、篮球架等。现在的周家山村,村容整洁、巷陌井然,村道整洁、路灯明亮……一幅“业兴、家富、人和、村美”的新农村画卷。
这些一点一滴的变化凝聚起人心,让村里笑声越来越多,让群众对明天充满了期待。